全书共分为11章。从专家的视角,以科普的语言向大众解读了洗面奶、面膜、化妆品的使用;光子嫩肤、激光祛斑、注射美容等新兴美容手段在美容中的应用;春季花粉过敏、夏季防晒、秋冬季皮肤干燥瘙痒的应对措施;白癜风、雀斑、黄褐斑患者皮肤的护理等大众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
从皮肤科专家的视角,以科普的语言向大众解读了洗面奶、面膜、化妆品的使用;光子嫩肤、激光祛斑、注射美容等新兴美容手段在美容中的应用;春季花粉过敏、夏季防晒、秋冬季皮肤干燥瘙痒的应对措施;白癜风、雀斑、黄褐斑患者皮肤的护理等大众日常生活中关心的问题。本书主编为皮肤科知名专家,该书的内容主要源自主编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所参与栏目的相关内容,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读者,科学性强。
★什么?!肤色深,更容易被晒黑?!
很多人都不知道,肤色深的人,其实反而更容易被晒黑。三种人肤色加深变黑的程度是:黑人老得快,白人老得慢,我们亚洲黄种人介于其间。
这是因为肤色深的人,酪氨酸酶的活性本来就高,产生黑素颗粒的能力本身就强,因此在遭受外界刺激后,黑得也更快,还更不容易复原。只不过因为肤色本来就深的原因,这种程度的变黑不太容易被发觉。
感觉很沮丧?其实也不是,肤色黑也有黑的好处。黑素颗粒有皮肤“卫兵”的作用,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负”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无害成分”,所以深色的皮肤(拥有更多的“卫兵”)抵抗紫外线伤害的能力就会比肤色浅的人要强。因为,黑素也是影响皮肤对晒伤反应的关键因素,事实上来看,肤色深的人,相对也更耐老一些。
★《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这样描述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美,因为,林妹妹有“痨病”(也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肺结核”)特有的粉红色的脸蛋。
皮肤被覆于整个体表,与体内各部分血脉相连,所以身体的状况会反映在皮肤上。如果你的身体平安健康,皮肤自然就会健康美丽。古语有云“病于内必形于外”,身体状况可以通过皮肤表现出来,我在多年的皮肤病总论教学中就把皮肤的这种特质称其为“镜子功能”。除了我们熟知的林妹妹,还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口唇发绀、肝肾功能晚期衰竭患者的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等,这些都给了我们一个信号:皮肤真的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疾病与健康。
★关于成分表,你需要知道
1.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占的比重越大
全成分标识的成分表中,成分名称是按照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的。例如,水是化妆品中*常使用的媒介,在许多情况下是含量*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位。其他常用溶剂如乙醇(酒精)、甘油、丁二醇等,也排在较前位置,它们的作用除了基本的保湿以外,更多的作用是帮助溶解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
很多人看到护肤品成分表中带有“乙醇”(即酒精)二字就会从心理上抵触。但其实,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必须借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浓度适中,酒精并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还可以收敛炎症,提升保养品的渗透效果。当然,敏感肌肤、对酒精过敏的人要慎用。
2.两个重要的“参照物”——防腐剂和胶质成分
防腐剂(苯氧乙醇、山梨酸钾、羟苯甲酯、多元醇类等)和胶质成分(卡波姆、黄原胶等)在配方中的浓度*不会超过1%,也就是说,如果排在这些成分之后,那么其作用基本可以忽略,对肌肤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无论国内国外,维A酸类药物都被列为治疗痤疮的一线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或者“阿达帕林凝胶”可以减少皮肤过度角化,去除堵塞于毛孔的角栓,使皮脂排出通畅,同时还有淡化色斑和抗皱抗衰老作用,是痤疮治疗的基石,对于各阶段各类型痤疮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但外用维A酸类的缺点是起效时间长(需要1个月以上),*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刺激症状:发红,有灼烧感。一般几天后会逐渐适应、减轻。*初外用量要小,薄薄涂上即可。若反应持续加重,则应停用。此外,不能用于眼睑部位,由于其具有光敏性,因此每晚一次使用。而内用维A酸类药物时,要关注该药连用后的几种副作用及把握怀孕的时机,防止胎儿畸形。
......
骆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与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2000年至2002年博士后研修于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皮肤科。进入21世纪以来担任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皮肤性病学科的首席带头人,是江苏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人才及省人事厅六大高峰人才。2011年获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科技创新奖,2016年再获南京医科大学名师表彰。
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30余年,在皮肤性病、光损伤与光老化、损美性皮肤病等基础与临床方面都有颇深造诣。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近400篇,SCI收录50余篇,10年来以*完成人获中华医学会及省级科技进步奖共4项。参与国家卫计委《皮肤性病学》研究生教材、5年制全国统编教材(第6~9版)、八年制教材、英文版教材及双语教材编委工作;主编著作5部,参编10余部。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近70位。
曾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实验学组副组长及美容学组委员;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科专业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执行常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全国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与化妆品审评专家;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江苏省医学美学分会*反应学分会及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激光美容分会以及微创与美容皮肤科分会主任。《临床皮肤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及其他多种杂志编委。
商品评价
100%好评
共有0人参与评分评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