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货号:T001347533
- ISBN:9787108066299
- 出版日期:1900-01-01
- 页码:0
- 字数:0
- 装帧:
- 开本:
- 版次:11
“土摩托看世界”系列,从*开始探寻世界是什么样子,到深究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再到我想要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成长”。而旅行的意义,取决于你想要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袁越一直在行走,行走在世界之巅,去体会极北之地的孤独之美;远涉南极,去探索人类*后的边疆。寻访大变革前夜的古巴,拨开斯里兰卡这朵带刺的鲜花,游走在神秘的南太平洋,揭示津巴布韦的谜题……足迹遍布五大洋七大洲,探求那些不易去的风景和不易解的难题,分享种种独一无二的体验。用他的话说:“当我知道的人类故事越多,我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越小。”
人类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变老?创造力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借助专业的科学背景、大量的阅读梳理、实地的采访调查,把目前已知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和推理过程呈现出来。因为只有了解了人类的过去,才能看清我们的未来;只有了解了死亡的本质,才能弄清生命的意义;只有了解了创造力的来源,才能明白人类为何变成今天的样子。本书作者,并借此传达这样的理念:今天世界上的所有人几万年前都是一家人,我们是同一群非洲居民的后代,共享同一个地球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利益也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进化绝不只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互助才是进化的主旋律。而创造力,正是从这种万物相连的信息共享机制中诞生的。
第一章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7
引言:从东非大裂谷到湖南福岩洞 9
地球的编年史 14
掘地三尺有祖先 37
中国人是从哪里来的? 71
解读生命之书 88
古人的遗言 116
第二章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151
引言:人人都想长命百岁 153
长寿之谜 159
抗击衰老 178
测量衰老 200
人为什么一定要死? 216
我经常说,学过人类进化史就能更多一份平常心,现在我们读过袁越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更多了一份了解人类过去和未来之后的坦然,而这就是终极理性之后对人类的莫大关怀。
——王传超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越做了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这本书直面的是我们人类长久以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涵盖了非常多的概念、知识和引导力,重新整理了人类过去的文明、经验和发展过程中核心的、规律性的东西。
——徐冰 著名艺术家
这本书不仅是人类自己的终极问题追寻,更是不同学科碰撞的见证,是科学奥秘探索的征途。从自身的起源、衰老至创造力之源,它用科学的底色为我们绘制出人类所历经的漫长岁月,又用理性的逻辑为我们梳理出人类作为生命体运转的复杂机理,让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微观与宏观世界。
——付巧妹博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古DNA实验室主任
关于中国人的来历,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彼此间争论不休。
斯特林格的欧洲之旅
1971 年7 月的某一天,一个名叫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的英国人开着一辆破车行驶在法国的高速公路上。他刚刚年满24 岁,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Bristol University)人类学系的在读博士生。他想弄清楚现代欧洲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便申请了一笔经费,去欧洲各大博物馆收集古人类化石证据。
这笔经费为数不多,勉强够他四个月的伙食开销。为了省钱,他决定开自己的车上路,还经常在路边搭帐篷过夜,或者干脆就睡在车里。路过比利时的时候他甚至在流浪汉收容站过了一晚上,因为那里可以让他洗个澡。他还曾两次遭遇抢劫,所幸记录数据的笔记本没有丢失。就这样,他用了4 个月的时间访问了欧洲十个国家的人类学博物馆,收集到了当时最全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数据。然后他用打卡的方式把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让机器来告诉他答案。要知道,那时候一台计算机有好几间房子那么大,互联网更是听都没听说过。他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开创了用电脑和大数据方式研究人类进化的先河,现在想来堪称壮举。
一个古人类学家,为什么不去考古现场挖土,而是选择去博物馆收集资料呢?这就要从当时欧洲人类学研究的状态说起了。前文说过,因为科技水平相对发达,欧洲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地带,欧洲大陆挖掘出的古人类化石数量最多,保存质量也最高。除了前文提到的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之外,1907 年在德国的海德堡发现了一个人类下颌骨化石,和尼安德特人的不太一样。后来人们又在欧洲多个国家发现了类似的化石,它们被归为一类,学名叫作“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从形态上看,海德堡人应该是比尼安德特人更加古老的一个人种,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
1921 年, 欧洲人类学家又在赞比亚的布罗肯山(Broken Hill) 发现了一种新的人类化石,看上去和海德堡人很相似。因为赞比亚在独立前的原名是北罗得西亚,因此欧洲人将这种化石命名为“罗得西亚人”(Homo rhodesiensis),我们可以近似地将其看作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
推荐商品
-
-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 ¥30.00
-
- 正面管教正面管教
- ¥38.00
商品评价
100%好评
共有0人参与评分评价商品